濱湖世紀社區融蔭網格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,聚焦居民需求導向,創新構建“黨群服務陣地前移、多元力量協同共治”治理體系。通過實施“一樓見”工作法、培育樓組自治生態、強化黨員先鋒作用三大舉措,推動社區治理服務向樓棟延伸、向家門口拓展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。
黨群服務一樓見,構建訴求“零距離”響應機制。融蔭網格黨總支創新實施“空間再造”工程,在41個樓棟大廳打造集協商議事、文化活動、矛盾調解功能于一體的“黨群議事廳”。設立“周五議事日”,通過“一樓見”工作法、“兩委”成員輪值崗,分片區、時段、群體召開議事會,與居民圍爐話家常,解決爭議問題。定期組織“板凳會”“門口小議”,通過非正式場合收集居民意見,降低參與門檻。同步建立“樓棟服務日”機制,聯合物業、熱心志愿者每月開展設施檢修、環境美化等服務,聯合診所、理發店等資源,定期在小區內設攤提供義診、理發等便民服務,解決居民日常需求,讓樓棟大廳變陣地,激活治理“最后一平米”。
培育志愿力量,構建“樓組自治”的共治生態圈。融蔭網格黨總支依托“紅色幸福里”樓組項目,培育35名“樓棟發言人”,組建政策宣傳、矛盾調解、愛心幫扶3支專業隊伍。創新實施“低齡助高齡”志愿服務模式,通過“一個人的劇場”微項目,組織200余名志愿者開展送演上門50余場,為空巢老人提供情感陪伴、代買代辦等服務。通過“一樓一主題”特色創建,打造孝親文化樓、綠色生態樓等主題樓棟,開展鄰里節、手工坊等活動,帶動725名居民參與自治,樓組志愿者年服務時長突破500小時。
強化黨員管理,鍛造“先鋒領航”的治理主力軍。融蔭網格黨總支結合長期推行的“五大先鋒崗位”和“我為小區辦件事”書記項目,開展“亮身份、踐承諾”行動,結合小區實際需求,廣泛征集居民意見,向黨員“派單”,積極開展“按需領單”,由黨員主動認領“微心愿”等實際訴求,通過“關鍵小事”向居民許下“我為小區辦件事”的堅定承諾。積極邀請黨員參與小區樓棟見面會、議事協商會,參與充電樁選址、小區環境升級改造等民生項目9個,拓寬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的渠道,縮短居民之間的物理距離。結合“積分制”,將黨員服務時長轉化為實物和虛擬物品,激發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,形成正向激勵循環,充實治理力量。(撰稿:萬芊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