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DP突破“千億”關口,綜合實力躍升全國第41位,四大空間次第并舉,“紅色領航”工程、大共治、兩級中心不斷煥發基層治理嶄新活力……“十三五”以來,合肥市包河區一次次跨越發展背后,總有飄揚的黨旗,指引方向、鼓舞士氣;總有一股“紅色力量”不斷涌動,他們活躍在幸福宜居的城市社區、企業林立的產業園區、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、勤勞致富的“葡萄架下”,成為包河高質量發展穩固基石。
從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,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域提升全面過硬,近年來,包河區以“紅色領航”為牽動,推動“組織進樓、服務進家、協商共治”, 不斷探索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“包河實踐”,先后入選國家“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”、省城市基層黨建領域“領航計劃示范庫”;濱湖世紀社區黨委、煙墩街道濱湖明珠社區黨委榮獲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,濱湖明珠社區榮獲“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”稱號;涌現出“樓組八步法”“一米陽光”“紅管家”等一批叫得響、立得住、群眾認可的“包河經驗”……
一個個“微小陣地”的不斷夯實
濱湖世紀社區,合肥街居體制改革的第一塊“試驗田”,6平方公里、常住人口15萬“外衣”的背后,裝著一個移民社區、青年社區、復合社區三重疊加的現代化新型大社區“內核”。如何實現社區共融共治,社區黨委用樓組“八步法”破題。
弘揚敬老、傳承家風的“和磬軒”,倡導閱讀、書香育人的“書香雅苑”、老少同樂的“承歡南居”……走進臨濱苑小區,這幾年,一棟棟陌生冰冷的樓棟陸續變身居民共治的公共空間。濱湖世紀社區黨委通過分析樓棟、走訪建群、召開樓組見面會、開展睦鄰活動、推選樓組長、樓組長主導開展睦鄰活動、主導樓組自治和議事協商以及主導打造樓棟空間“八步走”,推進和美樓組建設,激發居住地黨員和群眾積極參與樓組自治熱情,打通了基層治理“神經末梢”。
近年來,包河區委以1號文件印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施意見,大力實施“紅色領航”工程,堅持圍繞“人”、立足“樓”,聚焦住宅小區、商圈樓宇不斷夯實黨的組織陣地,實現組織進樓、服務進家、協商共治。截至目前,該區共建立小區(網格)黨支部325個、樓棟黨小組2732個,評定黨員中心戶3018個,建立稅收億元樓樓宇(商圈)黨委11個,基層黨組織網絡越織越密。
一場場“角色轉換”生動實踐
2020年7月,75歲的太湖新村小區居民阮懷珍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。退休后,熱心腸的阮大姐在社居委支持下,組織成立了一支為老志愿服務隊伍,悉心照料著小區里32位孤寡高齡老人的生活。“居民有什么事都喜歡找我說,我不能辜負了這種信任,更要向組織靠攏。”從一名全職“陪讀媽媽”,閑暇時積極參與小區志愿服務活動,到當選濱湖世紀社區瓊臨居委會副主任,宋云桂從未想過自己的“人生”會發生這樣“反轉”……
社區居民由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,從服務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提供者。在包河,這樣的“角色轉換”每天都在上演,一封封“紅色家書”、一次次“黨群家訪”,鼓勵著小區樓棟里的黨員“亮明身份”,骨干居民走出家門,凝聚起樓棟自治組織力量,“有事就找樓棟黨小組長、樓棟長”成為居民新的共識。
包河區還組織實施“千萬工程”,每年選育1000名居民黨員骨干、10000名群眾骨干,依托區、街道、社區三級社區治理學院,對骨干開展輪訓,提高參與基層治理的能力,對積極參與自治的“居民達人”政治上鼓勵、經濟上支持,激勵他們積極發光發熱,社區自治力量愈加充實。
一首首“合奏曲目”的動人演繹
小板凳一圍擺成一個圈,社區事兒大家來商量。每月1號下午,攬湖苑小區“一米陽光黨群服務中心”內,“陽光書記見面會”都會如期舉辦,街道、社區、物業以及轄區駐地單位的黨支部書記與小區黨小組長、樓棟長和居民代表們坐在一起,討論著小區里的“大事小情”,先后解決了文明養犬、停車難、鄰里糾紛等圍墻內外的“難題”。
“這樣的懇談會已經舉辦了10余場,每月主題確定后,樓棟長們會在微信群內發布,召集居民代表們參加,給大家提供一個議事協商的平臺。”萬年埠街道萬慈社區黨支部書記荀元磊介紹。
陣地前移、組織前移、服務前移、治理前移,“十三五”以來,包河區強化頂層設計,統籌規劃建設區—街—社區—小區四級黨群服務中心110個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米”,一個個進小區入樓棟的黨群服務陣地成為黨員尋找黨組織的“紅色地標”,也成為議事協商的重要平臺。
此外,通過建立區域化黨建共同體、黨建聯盟、兼職委員等制度,充分整合各領域資源,將不同領域的各類黨組織有機連接,創新實施“大共治”,社區治理從“獨角戲”轉為“大合唱”,協商議事機制越走越順。
一次次“關鍵時刻”挺身而出
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注定是一個極不平凡卻又偉大的2020。疫情防控阻擊戰、經濟發展突圍戰、防汛抗洪保衛戰、藍藻治理殲滅戰,“大考”接連而至,包河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聞令而動、向險而行,以“組織網”織密“防控網”,以“組織力”提升“戰斗力”。
在疫情防控最緊張時刻,千余名黨員干部連夜下沉防疫一線,登記測溫、宣傳勸導、防疫消殺、代購跑腿;在防汛抗洪最危急的時刻,21個臨時黨支部牢牢建在堤壩上,24小時亮燈值守,巡堤、查險、筑壩。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15天后,原包河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長、統戰部長施詠康同志不幸殉職,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;武漢方艙醫院里,來自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兩名“90后”援鄂護士胡潔、梁盈盈遞交入黨申請書;派河大堤旁,58歲的煙墩街道老黨員王大明帶著村民在背水坡上一遍遍地細致排查,口袋里還揣著降血壓的藥……
考驗一名黨員干部是否合格,就要看他能否在關鍵時刻豁得出、頂得上、靠得住。“四場硬仗”是對包河黨員干部一次嚴峻考驗,更是一場映照初心的“靈魂叩問”,包河區1100多個黨組織和3萬余名黨員鄭重交出答卷:在疫情防控中包河區成效顯著,防汛抗洪搶險不潰一堤一壩,復工復產行動有力,包河區成為前三季度安徽省首個GDP破千億大關的城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