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年埠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新時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法,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城市最基層,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,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推進到城市最前沿,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應到“家門ロ”,以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,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質量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。
“三個明確”,推動黨的全面領導在居民小區落地生根
一是明確小區黨組織對小區各項工作的領導。健全小區黨組織領導小區自治組織、社會組織等制度,建立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協商議事決策制度,強化小區黨組織對聯席會議協商議題的審核把關作用。二是明確小區黨組織對小區各類組織的領導。加強對居民小組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公司、服務組織的領導,支持和保證他們依法充分行使職權。推進黨組織成員按照法定程序與居民小組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公司、服務組織黨員負責人交叉任職,支持小區黨組織書記依法擔任居民小組長或業主委員會主任,實現黨的領導與居民自治有機融合。三是明確社區黨組織對小區黨組織的領導。為有效解決小區黨組織建立后存在的“小馬拉大車”問題,明確小區黨組織原則上隸屬社區黨組織管理,已建立或將建立小區黨組織的社區,按照《黨章》要求,及時調整優化黨組織設置及時理順黨組織的隸屬關系。
“三個堅持”,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居民小區有效覆蓋
一是堅持“4個條件”擴大小區黨組織有效覆蓋。按照“利于管理、便于活動、發揮作用”原則,探索“直接進入”“間接孵化”“組織聯建”三種模式,分類采取直接建立黨組織,成立趣緣、業緣黨小組等方式孵化建立黨組織,與業主委員會、物業公司聯合建立黨組織等方式,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。二是堅持“3項標準”選優配強小區黨組織書記。堅持把有合適的黨組織書記人選作為建立小區黨組織的必要條件,按照思想政治素質好、組織協調能力強、服務群眾能力強的標準,選優配強小區黨組織書記。三是堅持“2個納入”加強黨組織書記教育培養。建立健全小區黨組織書記教育培訓管理制度,把小區黨組織書記納入社區社工人才培訓計劃,每年有計劃、有針對性開展培訓,幫助提升綜合素養,把小區黨組織書記納入社區后備干部培養。
“四項服務”,盡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
一是延伸基本公共服務。依托網格化管理服務,探索把收集社情民意、采集相關信息、化解矛盾糾紛、社區服務事項等公共管理和服務力量下沉小區,著力增強小區黨組織的服務資源和力量。二是深化黨員志愿服務。加強以共產黨員、共青團員為骨干的小區志愿服務隊伍建設,完善黨員示范帶頭、各類組織和群體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體系,形成志愿服務長效機制。三是引入社會組織服務。有序引導志愿性、公益性、服務性社會組織進入小區開展個性化、專業化服務,并加強全過程監督,確保他們始終在黨的領導下行動。四是推進居民互助服務。積極培育志愿性、互助性小區服務團隊,深入開展“結對幫扶”“捐資助學”各類活動,廣泛動員和支持各方力量關心幫扶小區特殊困難群體,推動小區互幫互助、鄰里和睦。
“四大舉措”,確保基層治理正確導向。
一是加強政治引領。加強對小區黨員的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,引導小區黨員堅定“四個意識”,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,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立足小區黨組織與群眾聯系最密切、最直接的實際,通過嚴格組織生活、加強黨性錘煉,經常性走訪居民、服務居民,把群眾有效組織起來、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下去。二是加強文化浸潤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傳承“渡江戰役”傳統精神,培育心口相傳的小區共同理念,増進居民認同感、歸屬感。三是加強法治建設。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,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小區活動,建立小區黨員定期學法用法普法制度,將網格員、小區黨員作為兼職法制宣傳員,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。四是加強制度保障。建立多渠道籌措、多元化投入的小區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,街道黨工委根據區級返還黨費給予支持,街道、社區財政給予適當補助。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街道、社區、小區三級聯動機制,小區黨組織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公司、社會組織等多方聯席會議機制,物業公司、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力量共建共享機制,用制度規范和保障小區發展治理。
居民小區是城市最基礎的細胞,只有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到小區建設和治理各方面中,以黨的建設貫穿、引領和保障小區治理,才能確保小區發展正確方向。小區和美,社區才能和美,社區和美,城市才能和美。